Saturday, June 7, 2003

情緒涵養心得報告二

母原病
這是我許多年前聽到的一個名詞,其實在說每個小孩都會愈來愈像自己的母親。我因此觀察了許多的小孩與母親(當然也包括我自己曾教過的學生)。發現一個丟三落四的學生的母親八九不離十會是個糊塗鬼;精明能幹的媽媽常會生出很會理財的孩子….心理學老師對我說,在心裡學上有兩種狀況,便是精明能幹的媽媽會有一個畏首畏尾的小孩。但我的結論是那個畏首畏尾的小孩愈長大會愈像他(她)媽媽!我的意思是身教的確是十分重要。父母十常會看到自己的大兒子駡小兒子的樣子就像自己駡人的樣子,從孩子身上看到自己的壞榜樣。

情緒涵養書裡時常強調理性思考法,但我覺得同感(別人的情緖)有時會比理性思考來得好,記得國中課本裡有一篇「得理不饒人」的文章,有的人仗著自己的理,更是振振有詞,堅持到底。但若我們能設法體會別人的感覺會更好,在此要注意的是,設法體會別人的感覺畢竟還是自己的感覺,有時我們甚至會設想錯誤,正如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裡的托馬斯想像離去瑞士的特麗沙回到布拉格空蕩蕩的公寓,看到滿佈灰的房子那種失落的心情一樣。因此,我想同感別人的情緖也需要一些智慧與溫情。

父母對孩子,老師對學生也是一樣。

教師的情緖涵養
我深深地感受到許多小學教師會用有色眼光去品評學生,並貼上標籤。孩子一但感受到被放棄就會自暴自棄。這些問題,包含了對老師與學生的情緒教育並不只是個人的問題,而是整個社會資源與環境教育要一體改善的。我們可以做一點小小的努力,及於自己和自己的學生,改變社會環境卻才是治本的法則。


內 外 與相連的壓力
書裡提到三種壓力的定義,當然三者都對我們有所影響。只是處裡的層面倒可以循序漸進,許多對事情逃避的人是在袪除外部壓力,這種方式用多了使人袪弱。較好的方法當然是處理自己抗壓的能耐,也就是處理內部壓力源,雖然這部份是可以訓練的,但仍然覺得天生的影響還是最大。我個人並不主張在這裡每個人都要去勉強自己,訓練自己成為抗高壓的人,反而是了解自己,安排自己過適合的生活型態比較重要。也許這個世界就是有人適合出勞力;有人適合出腦力;有人應當公務員;有人去冒險,不是嗎?

我覺得身體與心裡壓力的調適是可以相互調適的,壓力大很可能使身體不適,但積極的運動也可以放鬆心情。


及早規劃
我覺得要做時間的主人,第一件事就是及早規劃,才能把緩急輕重分辨清楚。但我們不是不知道,而是壞習慣使然,每次都要拖到最後才做。不過還好,我也只有偶爾當當時間的奴隸。
我很贊同書中一直強調不要多花腦力去記錄許多瑣事,而要充份利諸如行事歷或PDA那類的工具。因為這是一個可以讓人享受懶散的好方法,不用讓自己的精神那麼負累。


定時事情
把要做的事分成四類,其中一項是定時事情,我覺得人還是要把大部份的事盡可能地規劃為定時事情,理由還是如上,就是可輕鬆從事,不太好費精力。把要做的事情定時以後,身體也會跟著調適,讀書時間到了,心就可以馬上靜下來,不用花許多時間轉換心情。關於這點,做的最好的人首推康德。不過他一生不出他居住的小城,可能有點乏味。


按照精神狀態安排不同事情
這點我覺得大多數人都不由得自己了,因為我們大部份的人都是受顧者,像機器一般地做著別人要求的事情。有時真的很難在這點上自主地安排自己的時間。當然,還是即早安排才能有餘裕如此。


留給自己餘裕時間
我不喜歡台灣人為了賺錢,擺攤販到半夜二、三點。他們總說,沒辦法,為了賺錢。當然,我也知道這是整個社會風氣使然。許多外國人週末絕不工作,而教會也教導我們要謹守安息日,而在星期一~五認真的工作,我很喜歡這教導。雖然因應不同的行業別,每人休息的時間不同,但一定得要有。

至於餘裕的另個定義是要把空閒所須時間做保守的估計,最好完成時間能少於自己所給的時間,然後有偷得浮生半日閒的一點喜悅。從此建立達到完成進度的成就感。


事忙心不忙
這個對我來說真是不太容易做到的事,當然,社會歷練與年歲的增長都有所幫助。但我的體會是要隨時保有一顆清楚的頭腦,因為身體健康至為重要。規律的作息、均衡的飲食與適度的運動本來就有助於抗壓與正常的新陳代謝,身體好了,頭腦才會清楚。才能有效地處理事情,如此才會事忙心不忙。但我觀察到健忘與丟三落四的人除了習慣的養成或許不好外,父母在童年時沒有照顧好也是很大的因素。醫學上有一段童年成長發育的時期,若沒有給予充份的營養及良好的作息養成會導子孩子成年以後身體不好,有些人就容易健忘。許多人常常會有想不起來的狀況,中醫是可調理的,但藥無好藥,食藥都會讓肝有些負擔。


結語
書裡給了許多情緖涵養的好方法,我們都可以試著去學習。我常常覺得做父母的影響孩子的性格十分地大,這或是一種責任。希臘哲人有一句話「性格即命運」,我十分認同。一個人的情緖涵養功力或許就可算是他的性格,決定著他的命運耶!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